如何在走廊和走道中进行照明设计?

日期:2025-08-13

  走廊和走道的照明设计,看似只是“保证亮”,但如果做得好,它能同时承担安全引导、空间美化、氛围塑造三重任务。

这种空间通常较窄、长、缺乏自然光,所以灯光布局、亮度控制、光色选择都需要格外讲究。

 一、功能需求——照明的首要目标

1. 安全与可视性

    行走时无暗区、无明显眩光,确保老人、小孩也能安心通过。

2. 空间引导

    灯光布局可自然引导人流方向,帮助访客辨认出口、房间位置。

3. 氛围与风格

    灯光风格应与建筑或室内整体设计呼应,比如商务办公走廊偏明快,酒店走廊则更柔和。

 二、灯光类型——不同需求的“工具箱”

1. 顶面主照明

    常用线性灯、筒灯、格栅灯,提供均匀基础照明。

    长走廊适合连续线性光,能强化方向感。

2. 壁面辅助照明

    壁灯、洗墙灯可柔化空间氛围,也能避免头顶光带来的阴影感。

3. 地面引导光

    踢脚灯、地埋灯、嵌入式线条灯在夜间提供低位引导光,兼具安全与美观。

4. 重点照明

    针对走廊尽头的艺术品、装饰墙或门牌的定向射灯,打破单调感。

 三、布光策略——让光“顺着空间走”

1. 均匀度与间距

    筒灯或格栅灯间距一般为灯具安装高度的 1\~1.2 倍,避免光斑断续。

    线性灯则根据走廊长度连续铺设,减少接缝处的亮度落差。

2. 光线方向

    顶光与侧光结合,既保证地面亮度,也让墙面有立体感。

    侧向洗墙光可让狭窄走廊显得更宽敞。

3. 眩光控制

    选择带防眩设计的灯具(UGR < 19),尤其在低顶空间中避免直视光源。

 四、氛围塑造——不同场景的光色选择

1. 住宅/酒店

    采用 2700K–3000K 暖光,舒缓放松,适合休憩环境。

    可配合低位引导灯,夜间不必全开主灯。

2. 办公/学校

    采用 3500K–4000K 中性光,明快高效,有助于专注和通行效率。

3. 商业空间

    色温可灵活变化,结合灯带或 RGB 装饰光创造品牌氛围。

 五、技术细节——决定舒适度与维护成本

1. 显色指数(CRI ≥80)

    确保墙面颜色、装饰品质感不被失真。

2. 节能与控制

    走廊是高频使用区,可采用感应控制(人体感应/光感应)避免长期空耗。

    灯光分段控制,可在低人流时降低亮度或只开引导灯。

3. 维护与清洁

    灯具位置应便于更换光源和清洁,避免高处维护过于复杂。

   核心理念

走廊和走道的照明设计,不仅是“把路照亮”,而是用光做方向,用光做气氛,用光做空间感。

好的走廊灯光,能让人一眼看清前方,又能在行进中感受到空间的温度与节奏。